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国际频道: 核电黄金人郑伟平谈走向世界的中广核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核电黄金人郑伟平谈走向世界的中广核
Apr 21st 2019, 00:00, by 人民网

人民网巴黎4月18日电(记者 何蒨) 黄金人的名称,对许多大众而言可能还有所陌生,但这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中国核电工业做出最重要贡献的第一批人。黄金人指大亚湾核电站在20世纪80年代首批送到国外进行操作员培训的核电运行人员,由于当时培养这批人才的费用相当于个人体重的黄金,他们才被称为黄金人。如今,这批核电精英早已成为这一领域的前辈,而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也被后代继承。来自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目前担任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巴黎中心高级顾问的郑伟平,就是早年的黄金人之一。日前,他接受人民网专访,从作为黄金人的个人经历,回顾了中国核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大亚湾走向世界的振奋历程。

"人一定要有点压力才能做成事情"

1984年,郑伟平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年仅20岁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将走向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毕业后五年间,作为生产准备人员,他先后在广东韶关电厂实习,在深圳学习反应堆物理,在上海进行一年的法语培训,又在深圳参加法国电力公司组织的压水反应堆(PWR)培训,之后还要通过各种考核,才被挑选去法国参加岗位培训。毕业后的这段培训,已经让郑伟平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下,一批精炼的骨干人才脱颖而出。1989年4月,根据中法核电厂运行人员培训协议,这批精挑细选的黄金人正式奔赴法国格拉夫林核电站、特里卡斯坦核电站等法国电力公司的核电站,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

在记忆里,这段日子就是"起早贪黑、周而复始、快马加鞭"的快节奏中度过,每两周一次考试,两次成绩D不合格就会被淘汰,提前回国。面对语言和陌生环境的压力,大家都非常努力,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年的培训时间很短,高强度的学习内容使得黄金人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不停的考试,不停的换地方,从格拉夫林到巴黎,再到其他城市学习模拟机及理论,还有7周在英国学习汽轮发电机。郑伟平感叹,培训地点的变换以及来来回回的穿梭旅行,尽管辛苦,但却也成了高压力下培训中的一种调剂。他记得,在这种培训考核节奏下,最大的喜悦莫过于顺利通过单元考试。此外,当时通讯方式单一,国际长途电话非常昂贵,家书就成为参加培训的黄金人们重要的精神依托。地处北方的格拉夫林电厂员工性格淳朴、热情善良。逢年过节,经常邀请学员去家里做客,或组织一些团队活动,不仅缓和了紧张的学习氛围,短短的一年学员们和各自的法国师傅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建立很深友谊。

让郑伟平感受很深的是,带他的师傅非常严谨敬业,对能带中国学员感到很自豪,有种荣誉感。当时,虽然在国内参加过一年的法语培训,正常单独交流还能应付,但参加电厂的各种专业会议时理解就比较困难了。于是,每次会后,他的师傅会很耐心、不厌其烦的为他讲解,有问题回答不了,他们会把相关人员请来帮助回答,甚至带去现场对着实际设备讲解会议中谈到的问题。郑伟平感叹:"他们那种身先士卒的敬业精神很感人。作为值长,有些工作他们可以打个电话吩咐现场人员去处理,但一旦遇到棘手问题,他一定亲自下现场核实查看,这也深深影响了我日后的工作风格。但凡现场有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和作风。日后我们培养年轻人时,也非常重视下现场,身先士卒,获得第一手信息的重要性。"

使命感与敬业精神的言传身教

郑伟平表示,去法国时虽然年轻,但已经意识到作为中国第一批核电专业人才,自己肩负的使命和重任。从法国电厂回国后,他立即投入大亚湾核电厂的调试运行启动的现场工作。作为在真实核电厂的系统设备上实习过的第一批运行人员,郑伟平终于可以在自己的电厂里挑大梁,担责任。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更加鞭策他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处处用核电运营的职业精神要求自己。反思在法国的一年,郑伟平反问自己:"在法国我们仅仅是学技术吗?"他指出:"当时再怎么强化技术,一年时间毕竟不够,真正的积累来自此后的职业生涯,但是法国培训留给我的是核安全文化及核电运行职业精神的言传身教,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深入骨髓。"

郑伟平记得刚毕业就被幸运地被分配到当时的广东核电筹建办公室。到了特区,他看到广东核电大厦里很多五湖四海的老专家,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工程谈判和施工准备工作,中国正迈出从无核到有核的第一步。后来,广东核电办公室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合资,成立了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属于国内当时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之一。多年以后,他才知道当时中国可谓以举国之力建核电站,当时建设大亚湾核电站需要40亿美金,而中国彼时的外汇储备也只有1.67亿美元。邓小平作为决策者,可谓高瞻远瞩。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专家云集,在食堂一起就餐时,不经意碰到的老同志都是国内各个领域顶尖的老专家和行业前辈。合资公司董事长王全国当时也是从广东省委书记岗位上主动向中央请缨,主持大亚湾核电的建设,由此可见当时国家对大亚湾核电建设给予何等重视。

从法国回来后,郑伟平投入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担任大亚湾生产启动队队长及第一批值长,在当班期间有幸亲历了大亚湾第一台反应堆临界,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还报道了此次成功临界。在郑伟平看来,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第一阶段就是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核电厂,实现从无到有的第一步。第二个阶段是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岭澳核电站。在岭澳建设初期,郑伟平负责培训,并参与建立了中国本土的核电培训体系。2005年至2015年,一大批核电机组上马。郑伟平指出,这是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长的结果,与国家综合国力密切相关。这段时期,他参加了中广核在广东以外的第一个核电项目,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能源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整个建设过程这。

众志成城:成为世界核电工业的标杆

如今,郑伟平就职于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巴黎中心,担任高级顾问,其工作之一就是担任评审,考核各个国家核电厂的技术运行与安全管理。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的主要职责是世界范围的核电运营的经验反馈和共享,以及同行评审和技术支持。早在2001年至2004年间,郑伟平就曾在协会巴黎中心工作过,2016年,他作为高级顾问再次回到这里,参与协会的管理工作。中广核现在是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巴黎中心的第二大成员公司,每年中广核不仅接受评审,而且派出专家参加对协会成员厂的评审,国际交流频繁。中广核在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的比重不断增长,早前只有郑伟平一人,如今随着在运机组数量的增加,派驻人员已经增加至十几人。

从大亚湾至今,西方国家看待中国核电的眼光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亚湾的成功值得世界关注,之后,中国核电快速发展,中国的核电站建设往往都能按期完成,这让西方国家十分感叹。他强调:"以前大家(西方国家)问你能不能建成,设备是不是从国外进口的。如今,设备基本都是国产,他们不问这些了,他们关注的是中国核电向海外进军,之后的步伐能走多大,中国核电走到海外是否意味着核电的未来将来在亚洲和东方。"根据郑伟平介绍,如今西方谈核电,"中国"是高频词。在核电技术发展领域,中国也一直没有停止,例如中国是真正将小堆从理论推入实践的国家,中国在四代堆领域的研究也令人关注。

作为第一批核电黄金人,郑伟平对年轻一代核电专业人员的培训充满信心。他指出,中国核电的家底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年轻人无需远赴重洋就可获得严谨的专业培训。他指出,如今的年轻人一代更比一代强,他们从基层岗位做起,经过标准培训流程,不仅从技术和知识层面,更从心理层面进行严格甄别挑选,经历十年工作和培训才能成为值长。郑伟平感慨,如今中广核的职业精神很大程度建立在之前从法国学到的敬业严谨职业精神上,中广核的核心价值之一——"一次把事情做好",也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追求卓越永无止尽的目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