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国际频道: 打通互利共赢的资金“血脉”(开放谈)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打通互利共赢的资金"血脉"(开放谈)
Apr 23rd 2019, 00:00, by 人民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朋友圈越来越大,建设成果越来越多。

其中,一个个具体项目无疑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这些项目的开展是否及时、推进是否顺利、完成是否高质,不仅牵动着互利共赢果实的成色,更影响着全球各国民众对于"一带一路"的感受和认知。在此过程中,资金融通情况直接影响着项目进展,因而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金融机构各展其长,在"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融资、运行、落地、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了基础性融资职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凭借体量优势,在诸多商业项目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丝路基金、中投公司等股权类基金,在撬动国内外社会资本、完善融资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信保等保险类机构则有效发挥了其在风险评估、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这些,都让"一带一路"项目获得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顶层设计、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经济红利的释放需要相关各方长期协作、久久为功。因此,未来金融机构还需要做好多方面功课。

一是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提出的倡议,却是属于世界的公共产品,是所有相关国家共同的事业。"一带一路"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环境差异性较大,这就需要中国金融机构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扎实提升国际化水平,千方百计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争取彼此支持。同时,针对"懂发达国家的人才多、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少"这一问题,加强人才布局。

二是加强政策沟通能力。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项目所在国、所在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打交道。如果不能处理好与东道国的关系,就容易在具体业务中遇到各种风险。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的联系,协助加强中国金融机构与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千差万别,尽管中国信保等专业机构有较为丰富的国别风险信息储备,但中国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还有明显欠缺。因此,一方面要鼓励专业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整合高校、智库等更多维度的资源,使得相关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过程中获得更为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新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而中国金融机构也将为这些项目开花结果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