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国际频道: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意合作:机遇、优势与前景展望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意合作:机遇、优势与前景展望
Apr 18th 2019, 00:00, by 孙彦红

2019年3月21—24日,应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马塔雷拉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进行了国事访问。2019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2020年将迎来中意建交50周年,值此重要时刻,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度访问意大利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习近平主席访意期间,两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其中尤以中意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最受关注。

自从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到面,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国际公共产品。意大利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欧盟第四大经济体和欧盟创始成员国,中意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无疑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既有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将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注入新动能。

意大利将对华经贸合作视为重要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欧洲经济复苏整体乏力的背景下,意大利越来越将对华经贸合作视为自身经济复苏和获得增长新动力的重要机遇。这一定位并非偶然,是意大利基于自身经济状况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判断相应作出的现实选择。

其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意大利经济始终低迷不振,更加倚重对外经济合作。自2008年起,意大利连续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重创,经历了二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2008—2014年,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超过9%,金融危机爆发前近10年的经济增长成果损失殆尽。虽然自2015年起,意大利经济步入复苏轨道,但是发展势头始终较弱,经济增长率一直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居高不下的公共债务是拖累意大利经济复苏的沉重"包袱",加之危机持续多年导致银行体系不良贷款问题严重以及经济结构性改革推进艰难等掣肘因素,其国内消费需求与投资始终难以提振。作为欧元区成员国,意大利无法通过货币贬值和大规模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要实现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必须更加倚重对外经济合作。

其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被意大利视为摆脱自身经济困境的机遇。近几年来意大利政商两界普遍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增速仍将长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仍是极具成长性的大市场。特别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升级将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对中高端工业设备和优质消费品的巨大需求,而这恰可为"意大利制造"的各类产品提供销路。此外,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速迅猛,而这也有助于改善意大利国内流动性短缺、投资不振的局面。尤其是囿于公共债务高企,意大利可用于修缮和升级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资源极为有限,而来自中国的资金有利于弥补这一"短板"。

与此同时,得益于两国高层频繁互访的大力推动,近几年中意经贸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在全球贸易整体疲弱的形势下,中意双边贸易额达到542亿美元,再创新高,比2017年的496亿美元增长了9.1%,比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的157亿美元增长了约2.5倍。2018年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近年来中意双向投资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对意大利投资的增长颇为令人瞩目。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意大利的投资存量尚不足10亿美元。然而,仅2014年一年,中国对意大利的新增投资即高达35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对意大利的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截至2018年年中,中国对意大利累计投资超过150亿美元,投资行业遍布物流、机械、通信、化工、纺织、航空、造船、汽车、金融、体育、基础设施、农业与能源等,意大利已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国。2018年上台的意大利新政府更加重视对华经贸合作。为了让意大利各界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正在经历的快速变革与发展,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机会,意大利政府于2018年9月成立了"中国特别工作组"(Task Force China)。该工作组设在经济发展部之下,由该部副部长、经济学家杰拉奇负责具体工作。杰拉奇曾在中国生活十余年,还曾在浙江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任教。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政府将该工作组设在经济发展部而非外交与国际合作部,足见其对借助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寄予厚望。

"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中意深化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在西方的交汇点,意大利从一开始就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近几年,随着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中意深化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其一,意大利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态度不断明朗化,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意愿日趋强烈。2013年中国刚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意大利虽然持积极态度,但是并不了解,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后,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成立引起国际社会热议,意大利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后基于全面的研究与权衡,意大利于2015年同德国、法国一道宣布加入亚投行,成为该行创始成员国。2017年2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访华,期间曾在多个重要场合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欢迎以及通过该倡议加强意中合作的愿望。2017年5月,意大利时任总理真蒂洛尼来华出席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2018年下半年,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长特里亚和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迪马约陆续访华,在访问期间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提升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迪马约则明确表示,意大利希望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而当年成立的中国特别工作组的任务之一就是使意大利成为欧洲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领导者。2019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前夕,意大利总理孔特明确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将为意大利带来新机遇,同时宣布将于4月来华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3月21日,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长特里亚专门撰文,指出东西方关系已进入新阶段,而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振兴和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机遇。中意之间增进商业协作并建立政治互信,是应对世界紧张局势、促进全球福祉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意方对"一带一路"倡议认识的不断提升,是中意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的重要前提,也是未来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的有力保障。

其二,中意两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了重要合作。2015年3月,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71亿欧元购入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Pirelli)26.2%的股份,并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这是当年中国企业在意大利的最大一笔投资,在当时创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金额的新纪录。在这一收购案中,刚成立不久的丝路基金也参与其中,并且承担了收购资金的25%。这是丝路基金投资的第一个工业项目,也正是这一收购案引起了意大利工业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推动意大利政府和媒体开始积极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此外,中意两国在港口合作方面也已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10月,中国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与意大利瓦多码头控股公司达成股权合作协议,收购了后者40%的股权,开始参与建设和经营瓦多集装箱码头。瓦多码头位于利古里亚的瓦多港,是目前意大利北部港口群中唯一可以处理超大集装箱货船的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未来将有望成为意大利第一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除了上述已落地的重要双边合作项目,近两年中意两国相关企业还就在非洲、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地区开展第三方合作进行了频繁接触。为了促进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合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中意双方于2018年9月签署了《中意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意大利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多重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需要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非排他性",而且还欢迎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扩大这一公共产品的影响力与积极效应。尤其是 "一带一路"沿线具有重要地缘和经济优势国家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利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实现互利共赢,还能让更多的国家与地区受益。总体而言,意大利属于这样的国家之列。

从地缘上看,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的中心地带,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对于"一带一路"在地中海地区的推进具有特殊意义。意大利拥有众多优良港口,如何通过港口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一直为中意两国所关注。总体而言,意大利的港口至今并未充分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中国远洋集团之所以选择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而非意大利的港口作为地中海的转运枢纽,一个重要原因是意大利港口普遍规模小,吞吐能力低,而且水深不够,难以容纳大型和超大型集装箱货船靠岸。意大利北方的重要港口,如的里雅斯特港、热那亚港和威尼斯港都存在这一问题。瓦多港虽然能够容纳超大集装箱,但是规模太小,无法与比雷埃夫斯港竞争。近几年,为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意大利北方的多个港口正在尝试整修扩建。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与意方签署协议,参与修缮扩建意大利的热那亚港和的里雅斯特港。考虑到意大利北方与欧洲腹地国家距离更短,未来这两个港口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在地中海地区的新枢纽,届时将大幅提升中意与中欧之间的海运贸易量,这样意大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缘优势有望真正发挥出来。

从经济上看,与其他地中海国家相比,意大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具有其独特优势。其一,意大利是欧盟第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仅次于德国),工业与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大量富有活力与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当前中意两国都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2016年,意大利政府出台"工业4.0国家计划"。鉴于中意双方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互补性,通过合作促进工业发展战略对接的空间巨大。2017年2月马塔雷拉总统访华期间,中意双方签署了《中意面向2020的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规划》,预计未来两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工业合作的前景将更为广阔。其二,意大利与北非、中亚和中东欧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这为中意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创造了机遇。例如,裕信银行和联合圣保罗银行等意大利大型银行集团均在中东欧国家广泛开展业务,近两年也非常关注在中东欧地区与中国进行投资合作的可能性。其三,预计英国脱欧后意大利在欧盟中的地位会有所提升,在欧盟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影响力也将相应提高。因此,中意经济合作朝着更紧密的方向发展,有望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欧洲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总之,无论从地缘还是经济上看,意大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都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在2019年3月接受采访时强调,意大利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良好的港口条件和毗邻非洲以及中欧的地理区位优势,不仅"能够",而且"应当"在"一带一路"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年1月访问意大利期间也明确表示,意大利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中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展望

作为习近平主席此访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中意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不仅为两国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空间,也有望对带动中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整体合作形成示范效应和积极影响。

就中意两国合作而言,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明确了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目标、指导原则、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及合作机制。虽然备忘录是一个"框架"性质的文件,未述及具体合作项目,但是颇为全面系统,为未来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备忘录提出,基于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通过的联合公报,中意两国还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就以下领域加强合作:政策对话,交通运输、物流和基础设施,消除贸易与投资障碍,财政金融,促进人员交流,促进环境友好型发展。在基础设施领域,双方表示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意大利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民用航空、港口以及泛欧交通网络(TEN-T)等。在贸易投资领域,双方承诺将尽量消除壁垒,扩大双边投资和贸易总量,加强产业合作和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在理念上,双方承诺将以可持续、环保的方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预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平台,未来中意将有望在扩大双边贸易额以及交通和基础设施合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意大利在节能环保与可持续能源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也积累了丰富的制度经验,并且表示将积极参加由中国启动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两国携手有望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是中意双边协议,但是它特别强调要遵守《联合国宪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原则和目标,同时还强调要遵循《中欧合作2020 战略规划》和欧盟2018年发布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的指导原则,始终将两国合作置于全球多边合作与中欧整体合作的大框架下看待。这也是中意两国对于近期国际社会部分人士有关"一带一路"将挑战现有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等质疑的有力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意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仅遵守国际法,还有助于维护现有国际多边秩序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共识,更有望引领中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对此,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2019年3月2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专门撰文提出,欧盟主要国家都已加入亚投行,而中国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西班牙的巴伦西亚港、法国的勒阿弗尔港、荷兰的鹿特丹港都已开展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欧洲全面落地。他认为,中意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既尊重国际法与欧盟内部市场规则,又强调可持续发展、公开透明与公平竞争等欧盟的基本理念,该备忘录可作为未来欧盟国家与中国签署此类协议的范本,也有助于提升中欧整体合作的水平与质量。

可以预见,依托刚刚签署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中意两国经贸合作将迈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如习近平主席在3月20日发表于意大利《晚邮报》的署名文章《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中表达的期许,未来中意两国有望从多个维度打造新时期的"一带一路",而这也将成为"中意关系进入新时代"蓝图中的浓重一笔。

本文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49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欧洲科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秘书长)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