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认识论》:中国治理成就在世界政治中的比较优势 Mar 28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人民网讯 3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政治认识论》新书发布会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秩序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代表出版方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杨光斌做主题发言。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 赵剑英社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治认识论》开创性地提出"大十字视野",从纵向的中国大历史和横向的世界政治的维度。其意义就是用中国实践来解释中国理论,帮助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杨教授提出了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立足于当代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对中国政治进行了全景式、体系性研究,证明中国道路的有效性。赵剑英表示,《中国政治认识论》是一部探索性和开创性的著作,对中国政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杨光斌从四个方面解释了什么是中国政治认识论。一是中国道路问题。中国处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当中,中国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人们衡量中国成就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标准去看中国,因此中国就算做的不错也总是被说错了。其原因是中国和很多国家不一样。二是,中国政治制度问题,实行自由主义民主可能是西方国家,他们总人口不超过世界人口的15%。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20%左右。如此成功的政体,这么多人口基数的政体,在西方社会科学中对民主集中制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国际社会科学是解释不了中国的社会科学。三是,中国政治经历的过程,首先我们提出协商共识性民主,就是说政治是有层次性的,我们对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理解,那种一刀切的政策,一刀切的认识是不符合中国政治的内在过程的。在协商共识性民主基础之上,我们又提出了民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说到民主,它的价值模式一定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民本主义民主,在政治学研究中民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通约的,这就是中国政治组织起来的过程。杨教授强调,《中国政治认识论》是把中国政治研究当作一个大案例,一方面对中国纵向500年历史上从明清到现在中国体制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把中国放到世界政治的视野之下和广大的150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意义上的中国案例研究。 《中国政治认识论》提出"大十字视野",即从纵向的中国大历史和横向的世界政治的维度,历史地分析中国政治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以及中国治理成就在世界政治中的比较优势。这种"大十字视野"下的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以及对不同层次的中国政治的民主理论解释,是作者长期以来与西方学术界关于中国政治的观念和认知的对话性产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