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国际频道: 跨越分歧,中欧携手搭桥(国际论道)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跨越分歧,中欧携手搭桥(国际论道)
Apr 15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1442班,其中去程714班,回程728班,比上年度提高1倍以上,开行数接近前7年的总和。截至2018年12月底,中欧班列(重庆)已经可以抵达"一带一路"相关15个国家,境外集散分拨点超过40个。图为3月30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起点——重庆铁路口岸集装箱中心站一派繁忙。(邓良奎 摄)

日前,中欧发表《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此前,曾有多家境外媒体预测,中欧联合声明"恐将陷入难产"。但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在布鲁塞尔新鲜出炉的联合声明消除了这些担忧。

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首次出访均选择了欧洲,体现了中国外交对欧洲方向的高度重视。而且,中欧传递出团结一致的信号。

突破—— 

为双边关系定方向

"这是一个突破性进展。"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长达3小时的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对媒体公开表示。

"突破"指的是中欧发表《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这份备受关注的联合声明甫一发表,立刻被全球各大媒体广泛报道。英国《金融时报》引述图斯克的表态称:"我们的谈判虽然有困难,但最终取得了成果。谈判为基于互惠的双边关系设定了方向。"新加坡《联合早报》以《中欧最后一刻就声明达协议》为标题报道称,中欧双方"跨越了贸易分歧"。英国路透社将此次联合声明的发表和会晤的成果称为"明显转变"。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称:"中国和欧洲似乎再也离不开了。"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波尔佳科夫告诉俄罗斯《独立报》:"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分歧高潮期已经过去。欧洲人意识到对抗没有任何好处。"

德新社报道引用一名欧盟消息人士称,该声明传递出布鲁塞尔和北京团结一致的信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下旬对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成功进行国事访问之后,4月8日至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欧参加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正式访问克罗地亚。

正如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指出的,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今年首次出访均选择了欧洲,体现了中国外交对欧洲方向的高度重视。

双赢——

数据令人印象深刻

《欧洲政治周报》引述中欧双方领导人表态称,此次在布鲁塞尔的会面是中欧双方的一次"双赢"。

中欧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发媒体关注。李克强总理在德国《商报》文章中指出,40年来,中欧贸易规模增长了250倍,欧盟连续15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821.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也多年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现在,双向人员往来每年已接近800万人次,每周有600多个航班往返中欧两地。

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德国2018年向中国出口了价值938亿欧元的商品,其次是英国,为234亿欧元,法国排在第三,为208亿欧元,意大利以131.7亿欧元位列第四。

德国电视一台网站报道称,这些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中欧双方是互利的。

"一带一路"成为最近中欧合作的新亮点。3月,意大利与卢森堡先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英国路透社称,意大利政府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促进本国出口与投资,帮助疲弱的经济摆脱10年来的第三次衰退。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份长达5页的协定草案显示,中意两国计划在意大利和"第三方国家""探索开展合作的一切机会"。这份内容广泛的协定将涵盖政治、交通、物流、基建项目等领域。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文章称,一些欧洲经济体与中国的关系体现了互补性。另一些欧洲国家如北欧国家则与中国企业在重要领域达成了深层次的共识。欧盟必须努力整合成员国各自的多元化利益。文章认为,欧洲和中国可以通过真诚携手,建立互补性的合作关系。

共鸣——

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近日报道,中国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突出的战略作用,将欧盟视为多元世界秩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议程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欧盟和中国都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共鸣。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强调了中欧双方的共同之处。他说:"中欧在深化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等方面拥有共同立场,在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拥有共同目标。"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报道指出,欧盟和中国希望既加强双边合作,又加强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中的两个(欧盟与中国)采取共同行动。习近平、默克尔和马克龙不仅一致同意加强双边关系,还同意必须坚持多边合作。

法国《世界报》网站最近发表社论称,中国和欧盟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中欧领导人表明了他们在合作框架内维持国际秩序的意愿。中欧站在了国际战壕的同一边,用一个声音说话。

专家指出,中欧所处地域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各异,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乃至分歧都很正常。合作体量大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摩擦。相信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张 红)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