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国际频道: 通讯:尼泊尔“一村一品”期待乘上“一带一路”东风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通讯:尼泊尔"一村一品"期待乘上"一带一路"东风
Apr 10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尼泊尔一个小村庄的产品,与"一带一路"有关系吗?记者日前走访尼泊尔工商联合会下属的农业企业中心时听到了肯定的答案。

"奇特旺的香蕉,伊拉姆的猕猴桃,久姆拉的绿豆,巴尔巴的生姜……"聊起尼泊尔的农产品,曾在政府畜牧业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总经理迪内斯如数家珍。在迪内斯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来得很及时。

2006年,为搞活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工商联与尼农业发展部联手,首先在四个县启动了五年一期的"一村一品"项目。目前,这一项目已扩大到50多个县,扶持的产品和服务达到几十种,涵盖了很多当地有特色的产品。

"我们跟下面的人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他们都听得很认真,希望(本地产品)进入中国巨大的市场。"迪内斯说。

尼东部索尔达亚市市长拉伊也深有同感。该市毗邻印度,属于尼泊尔"茶叶之都"伊拉姆地区,制茶是当地最主要产业之一。每次到首都加德满都,拉伊都要跟记者打听一些关于中国的信息,中国的茶道、茶工艺、茶工业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

近日,拉伊给记者带来了大大小小六罐毛茶样品。他说,开春了,采摘头茶的时候快到了,市里茶叶规模做得最大的一个茶商天天找他,希望找到门路,把茶叶推销到中国去。

同样来自伊拉姆的普拉加是一家农业企业的国际市场销售主管,3月中旬刚去四川参加了一个国际茶业年会。

"从中国回来以后,我越发感觉尼泊尔东部的茶叶很有出口潜力,它们生长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地方,很原生态,这些有机、没有化学污染的茶叶会很受欢迎。"普拉加在社交媒体上对记者说。

除了特色农产品,"一村一品"还帮助农户开发回报率高的服务项目,农业旅游中的家庭旅馆,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项。

在迪内斯的推荐下,记者近日来到距离加德满都20多公里的加雷帕兰乔克县,探访了那里的帕瑙提社区家庭旅馆。

40岁的茜拉是该社区家庭旅馆项目创始人。她的丈夫是名高山向导,经常把客人带回家住,茜拉负责接待。由此,她萌生了经营家庭旅店的想法。

5年多来,在"一村一品"项目支持下,她从自己的房子做起,一共发展了17家家庭旅馆,目前有70多个房间可用,同时还聘请了十多名导游。这些家庭旅馆只接待外国人,服务过的人数已超过8000人。茜拉说,家庭旅馆的特色就是让客人像当地人一样,有机会体验真正的尼泊尔生活。

茜拉有位女邻居,叫罗莎莉,今年55岁,是一名瑜伽教练。目睹茜拉的事业不断发展,罗莎莉终于动了心,也在去年加入,把自己家的二层开辟出来做旅店。在她的客房,记者发现了一个留言簿,许多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和中国等地的旅客留下了不少感激和赞美之辞。

"我们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宣传,但是最近中国客人越来越多,一来就是十几二十个。"罗莎莉说。

茜拉和罗莎莉争相向记者展示她们手机上中国客人的照片。照片上,男人戴着尼泊尔传统的花色毡帽,女人则穿着美丽的纱丽,还戴着很受尼泊尔妇女喜欢的首饰;客人们席地而坐,用手直接抓饭;他们与尼泊尔朋友一道,跳着尼瓦尔族的舞蹈……(新华社记者 周盛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