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国际频道: 【“一带一路” 央企逐梦】师徒共同谱写“一带一路”上中缅“胞波”情(组图)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一带一路" 央企逐梦】师徒共同谱写"一带一路"上中缅"胞波"情(组图)
Apr 16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中国师傅孟凡瑾向缅甸徒弟佐列介绍设备(摄影 洪荃诠)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洪荃诠 高佳义):2015年7月,26岁的佐列离开家乡,独自一人来到缅甸若开邦皎漂马德岛,从此便加入了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这个大家庭。在马德岛上,他不仅结识了很多来自中缅各地的同事,还与自己的中国师傅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情。

  作为中缅油气管道的起点,皎漂马德岛的安全平稳运行对整个项目来说尤为重要。为此,马德岛上专门设立了应急抢修中心,配备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抢修队伍,缅籍员工佐列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四年前,刚到这里工作的佐列还只能完成一些普通的焊接工作,直到两年前,他认识了自己的中国师傅孟凡瑾,在师傅的传授下,他的焊接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他说:"现在我已经熟练地掌握焊接这门技术了,这都得归功于我的师傅孟凡瑾给予的正确指导,他待我像亲人一样,我能有现在的水平都得感谢师傅。"

  孟凡瑾来自中国黑龙江,2017年他来到马德岛抢修中心工作,第一次见到了佐列,他对这个缅甸徒弟的印象非常深刻,觉得佐列这个小伙子不仅人长得帅气,还透着一股聪明劲儿。佐列不仅聪明,还特别勤奋好学,孟凡瑾回忆道,刚开始教佐列焊接技术的时候,他还不是很熟悉,有一次不小心烫伤了自己的手,这让作为师傅的孟凡瑾倍感心疼,亲自给佐列抹了药。同时,他也被徒弟的刻苦认真所感动,孟凡瑾说:"我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也挺感动,他不怕苦不怕累,因为焊接这个工种比较苦比较累,你没有自身的毅力是学不成的。"

  经过两年的相处,师徒俩的感情越来越深,就像家人一样。不过起初,由于师徒两人来自天南地北,语言不通,生活和工作习惯也不尽相同,这曾给师徒俩造成了不少困扰。聪明的徒弟有时会有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完全按照师傅的指导来进行操作,师傅对此难免会恼火,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给他做示范,最终佐列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他说:"有时候我还比较固执,会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做。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用自己的方法在焊接,师傅告诉我不能这样焊,那是错的,但是一开始我不接受,他就亲自给我做了示范,我这才明白正确的焊接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经过中国师傅的悉心教导,原本只会普通焊接的佐列,现在已经掌握了焊接高压管道的技能。勤奋好学的佐列不仅在焊接学习方面十分刻苦,还积极地尝试学习钳工、电工等维修技能。2017年,佐列被评为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年度优秀缅籍员工,作为师傅的孟凡瑾也真心为他感到骄傲,他说:"他因为工作中的种种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选为优秀员工,也送他们去中国学习交流,我们为他感到高兴。我衷心地希望他能把我身上所有的焊接技术都学会,我也很愿意把我所有的焊接技术都传授给他。"

  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中,缅籍员工的用工量达到70%,这里有很多像孟凡瑾和佐列这样的师徒,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让他们之间不仅有师徒之情,还有友情和亲情。他们一同奋斗在"一带一路"沿线,用行动谱写了一段又一段平凡却感人的中缅"胞波"友谊。

  孟凡瑾教授佐列焊接技术(摄影 洪荃诠)

  孟凡瑾和佐列一同检查设备(摄影 洪荃诠)

  结束一天工作的师徒俩在一起聊天谈心(摄影 洪荃诠)

  师徒俩下班后一同打球(摄影 洪荃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